一部電影的片名直接影響到觀眾對影片的興趣程度甚至是票房的好壞。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一部影片想在國外市場得到可觀票房,其片名的翻譯就顯得至關重要。

 

《阿甘正傳》(Forest Gump)在全球非常受歡迎,這與其譯名《阿甘正傳》有很大關係。魯迅有一部小說名為《阿Q正傳》,因此這種符合中國文化的表達習慣,並留下想像空間。

 

《末代皇帝》(The Last Emperor)講述的是19世紀中後期整個武士階層被終結的命運,譯名則是恰到好處。

 

《大話西遊》系列在翻譯時,並沒有把重點放在中國文化層面上,將名字譯為A Journey to the West,而是反其道而行,在名字上尋求中西方文化的對應。因此,其譯名分別為Pandora’s Box(月光寶盒)與Cinderella(大聖娶親)。這類譯名在西方很容易被接受。

 

而影片《赤壁》的譯名“Red Cliff”卻引發了人們的質疑,這種譯法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紅色的岩》。也有人認為,“對於外國觀眾來說,單純翻譯成'Chibi'或者'Red Cliff'都不能傳達這部作品的含義,譯作'Burning Bank','The War of Chibi',或者'Bloody Quay'比較合適。”在《三國演義》的英文版中,“赤壁”就已經譯作“Red Cliff”了。片方回應,命名也由此得來。

 

在《色戒》上映時,其英文譯名Lust, Caution引起了巨大爭議。不少影迷認為,“色”在其中並不全指一種欲望,它應與佛教某些觀念相關。而“戒”也可能是指劇中的那枚“鑽戒”。如果直譯片名會喪失故事本身的內涵和意境,不如將其改作Lust or Love。

  

不過,也有不少鐵腕導演憑藉自身的英文優勢,自行拍板確定英文片名,比如香港著名導演王家衛,其作品《花樣年華》( In The Mood For Love)的英文譯名為就為電影增色不少。

  

目前影片片名的英譯主要採用直譯、意譯、加注或是意譯與直譯相結合等幾種方法。例如《千里走單騎 》(Riding Alone for Thousands of Miles)、《天下無賊》(A World Without Thieves)、《夜宴》(The Banquet)等採用了直譯的方式。《雲水謠》(the Knot)、《東邪西毒》(Ashes of Time)、《愈快樂愈墮落》(Hold You Tight)等則較好地運用了意譯的手法。香港電影《無間道》,原片名取自《涅磐經》第十九卷:“大大地獄之最,稱為無間地獄。”其英文片名Infernal Affairs充分體現出影片所蘊含的佛教文化。

 

同樣,糟糕的電影譯名也會成為國產影片進軍海外的絆腳石。例如《三國演義》被譯作Romance of Three Kingdoms,容易讓西方人誤認為是“三個王國的羅曼史”;《劉三姐》被直譯成Third Sister Liu(第三個劉姐姐);功夫片《九一神雕俠侶》竟成為savior of the soul(靈魂的救世主)。

 

可以看出來,一部電影片名的翻譯不僅僅是文字的簡單對應,好的影片譯名往往反映出了一定的文化特徵,或者是很精妙的概括影片大意。以下列出一些經典影片譯名,供大家鑒賞:

 

Scent of a Woman(聞香識女人)、the Rock(石破天驚/勇闖奪命島)、Shaw shank Redemption(肖申克的救贖)、the Enemy at the Gate(兵臨城下)、the Others(小島驚魂)、Stealing Beauty(偷香)、Legends of the Fall(燃情歲月)、Pretty Woman(風月俏佳人),台湾翻譯社

 

而下面這些搞笑英譯片名,是否會令你忍俊不禁呢?

《霸王別姬》=《Farewell My Concubine》——再見了,我的小老婆;《甲方乙方》=《Dream Factory》——夢工廠;《烈火金剛》=《Steel Meets Fire》——鋼遇上了火,越南語翻譯;《劉三姐》=《Third Sister Liu》——第三個姐姐劉;《國產007》=《From Beijing with Love》——從北京帶著愛;《唐伯虎點秋香》=《Flirting Scholar》——正在調情的學者;《鹿鼎記》(黃曉明版陳小春版梁朝偉版) =《Royal Tramp》——皇家流浪漢;《英雄本色》=《A Better Tomorrow》——明天會更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泰語翻譯 的頭像
    泰語翻譯

    泰語翻譯

    泰語翻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